关于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特色风情小镇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1-09 15:45:09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      浏览:1409次


特色风情小镇是指具有突出的或独有的地域文化风情和自然地理特征的小镇。诸如我市青山沟、大梨树等就是这样的一批特色风情小镇,他们不仅成为活跃地域文化和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为我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资源,注重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尽管如此,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我们在注重特色风情小镇建设中还有一些急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一是缺少特色的精细规划。现有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大多数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应有的个性和特色。二是特色风貌元素的挖掘不够。在建的一些小镇未能利用本地资源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人文景观、民俗特点的特色风情。三是特色产业和项目不足。部分风情小镇缺少产业支撑,服务业发展仍处于低端水平。小镇的青山、绿水、温泉、湿地、海岛等自然资源还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为充分利用我市沿江、沿海、青山绿水、少数民族集聚等特点,就注重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修改和完善规划,突出特色

要结合小镇地域和区位、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在突出特色风情上做足文章。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定位,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镇发展的社会记忆,将定位与历史文脉、社会记忆保持一致,重视城镇空间的再开发,做好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和工业小区等的详细规划和风貌设计,同时保护利用好古宅、特色民居和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使不同的小镇具有不同的特色风情。

二、凸显小镇特色风貌建设

1.围绕地域文化打造风情小镇。充分挖掘部分小镇的地域文化资源,如充分利用河口、太平湾、古楼子等沿江地区;大孤山、菩萨庙等沿海地区;大梨树、凤凰山等风景旅游区打造地域文化小镇。这些地方一是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做到保护、恢复、新建三措并举,避免贪大求洋或粗制滥造的建设现象发生。二是加大小镇文化馆、图书室、体育活动中心等特色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兴建一批地域特色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旅游设施,丰富当地居民的游憩空间类型。三是应充分发挥如孤山镇等历史文化名镇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当地群众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2.围绕民俗文化打造风情小镇。立足“少数民族镇”的民俗风情,围绕满家寨、下露河朝鲜族镇、陶李村等打造民俗风情小镇。以建设特色文化载体的形式,精心建设生活空间,推动生产空间有序开发,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保护与发展。依托传统民居、宗教寺庙、革命遗址等人文景观,加强原生态民族建筑、饮食、服饰、生产、生活习俗的展示,扩大特色风情小镇的品牌影响力。

3.围绕生态环境打造风情小镇。充分利用部分小镇拥有的温泉、湿地、动植物保护区等生态资源,打造以五龙背、椅圈、东汤等为代表的温泉小镇;以大鹿岛、獐岛、鸭绿江口湿地观鸟园等为代表的海滨度假小镇;以青山沟、天桥沟、蒲石河等为代表的生态山水小镇。完善这些小镇发展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规范村规民约,精心构建社会空间,提升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为推进生态小镇建设提供保障。坚持资源保护的同时,以特色项目为支撑,通过示范民宅、会展中心、温泉度假村、休闲山庄、海岛屋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进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特色风情小镇建设。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依托现有自然资源,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干鲜果、海水养殖、畜禽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促进特色林果业、农业观光园区和休闲农业等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利用采摘园、观鸟园、赏花园、工艺品加工体验馆等项目提升草莓、蓝莓、板栗、海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为推动特色风情小镇健康有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强化风情小镇的人文管理

一是以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生态环境及公共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加风情小镇建设;二是以公共服务大厅建设为切入点,按照“高效、便捷、规范、廉洁”的原则,完善乡镇公共服务流程,快速落实居民对城镇管理工作的投诉、咨询和建议事项;三是以服务代理为切入点,推行乡镇公共服务代办制度,由各行政村的代办员定期到公共服务中心,统一为居民办理各项手续,扩大城镇管理与服务的覆盖面。

地址:中国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24号
电话:0415-2127853    传真:0415-2127102     电子邮箱:mmddswzxb@163.com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辽ICP备07004931号-1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