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产业上水平、上档次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4-02-13 15:41:10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      浏览:2226次


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1年,完成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46.1万人次,同比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7%;旅游总收入279.6亿元,同比增长27.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35%。旅游业在融合发展的创新过程中,对我市的传统产业有明显的牵动作用,也催生出旅游地产、养老产业、温泉疗养等新型业态。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及赴朝旅游仍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三股流”;高速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强进的“东北风”(东北东部游客将激增)与“韩流”(韩国游客成为丹东重要的入境者)在此汇合呈现国内旅游及入境旅游并行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在各地旅游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市也面临着激烈地竞争,这种竞争主要反映在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供给程度。

一、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安全保障体系、公共资源管理、政府营销、市场运营秩序监督等,是实现我市旅游业“十二五”战略目标和发展新时期旅游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的核心要素均有促进作用。并将极大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对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目的地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旅游大众化、个性化、散客化的发展趋势,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品质和安全,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的需求更加强烈。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一个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更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制约我市旅游业上水平、上档次的关键性因素。

二、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经验不足以及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还存在着供给主体、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体制机制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财政支持和多元化参与体制并没有完全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仍停留在一事一议的层次上,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建设和多元化的参与机制;二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供给规范合理的分工和问责制还没有形成。政府如何提供规范合理的有效公共服务,以及服务失衡时由谁负责仍然是盲区;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形成。绩效评估机制是衡量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单靠经济数字难以衡量其绩效;四是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中还存在缺位、错位的现象。

三、加快完善我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整理以地域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信息,采用虚拟技术与GIS等空间技术结合打造数字丹东,扩大现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及影响力。以建设旅游咨询中心示范项目为突破,完善并充实旅游资讯网站的地域文化内涵,突出边境文化特色,推进与省内其他城市互动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全面推进功能齐全、覆盖面较大的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游客聚集区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形成由主中心、分中心、信息亭、触摸屏等组成的旅游咨询中心网络;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以及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加大免费旅游地图等旅游资料的发放力度。

二是要建设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抓住“两岛一桥”开发建设的机遇,完善重要交通节点及重要景区内的旅游交通导览图,建设规范、简洁、实用、国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三是旅游咨询中心要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监管,鼓励各地选择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政府独立建设运营,招标选择与公益性服务无利益冲突的企业合作建设运营或委托其独立建设运营。

2、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一是要推进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网络建设。增加我市与大中城市之间的航线、航班和旅游专列。完善火车站、高速铁路、旅游专列及鸭绿江上客运码头的旅游服务功能;开通鸭绿江沿线及与国内外港口城市间的游船游轮(包括到对岸朝鲜的登岸游览区);推进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通城市通往各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我市这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带状城市,非常适于开通旅游观光巴士的地理条件,其对旅游的带动效应非常显著。

二是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体系。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散客游时代,建设集散中心、分中心,集散点组成的集散中心体系,担负起散客出入境、旅游咨询、票务代理、导游服务、旅游商品、车辆服务及其他相关旅游服务的重要任务。逐步实现航空港、车站到主要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更好地把握“两岛一桥”的有利时机,将我市旅游业的“三股流”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三是要完善城市自驾游服务体系。我市已经成为我省最热门的自驾游目的地。应从适应自驾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入手,建设自驾游营地、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系统,形成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规划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与汽车旅馆,为自驾车旅游提供咨询、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车辆加油、维护等服务。

四是要加快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进程。近几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速度加快,旅游创新发展的切入点不断增多。在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催生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业态:推进与经贸融合,打造赴朝旅游集散地;推进与温泉资源融合,打造温泉旅游小镇;推进与会展融合,打造会展旅游名城;推进养老服务的融合,打造养老宜居胜地,全面提升了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

3、构建旅游业与金融机构有效连接机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融资政策,借助银政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平台,形成信贷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开展针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立项工作,获得政策性贷款支持。未来5年省内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将达到260个,投资总额将超过8000亿元。按照《开发银行支持辽宁省旅游行业发展规划》(2011),丹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获得开发银行数百亿元的金融支持。

                                            (撰稿人:郑辽吉)

地址:中国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24号
电话:0415-2127853    传真:0415-2127102     电子邮箱:mmddswzxb@163.com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辽ICP备07004931号-1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